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K-B纸片法,分别测定从头花蓼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的7个不同极性部位的样品(A-G)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粪肠球菌的敏感度;用液体稀释法测定A-G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头花蓼7个极性部位(A-G)均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的敏感度较高,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敏感度低;A-G七个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最低和最大MBC、MIC浓度分别为0.78、6.25 mg/mL,1.56、3.12 mg/mL;0.20、3.12 mg/mL,0.39、3.12mg/mL.结论: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强弱分别为A>B> C=D=F>E=G;B=C=D>A=F=G>E.
推荐文章
水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水辣蓼
总黄酮
响应面法
致病性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头花蓼高产栽培技术
头花蓼
中药材
栽培技术
不同居群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研究
头花蓼
不同器官
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头花蓼多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头花蓼多酚
抗氧化
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研究
来源期刊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头花蓼 抑菌部位 MIC MBC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22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88/j.cnki.issn1002-1108.2018.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丽艳 101 568 12.0 17.0
2 罗君 33 131 7.0 10.0
3 刘昌孝 175 3210 30.0 52.0
4 唐靖雯 26 112 5.0 9.0
5 周英 6 15 3.0 3.0
6 薛鑫宇 3 7 2.0 2.0
7 姚元贵 4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12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头花蓼
抑菌部位
MIC
MBC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1108
52-5011/G2
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大学城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9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2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