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针对三维颅骨模型在初始姿态和分辨率上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颅骨配准方法.方法 首先,提取三维颅骨模型的眼眶、鼻框、颞骨、上颌骨以及下颌骨等轮廓线;然后,根据轮廓线的长度以及轮廓间的最短距离判断轮廓线的类型,并建立两个待配准颅骨在轮廓线上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颅骨的粗配准;最后,通过添加权值的方式来改进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算法,并采用该改进的ICP算法实现颅骨的细配准,从而达到两个颅骨精确配准的目的.结果 通过将一个未知颅骨与颅骨数据库中的300个颅骨的配准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可以实现三维颅骨模型的精确配准,并在细配准阶段取得了较高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结论 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是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三维颅骨模型配准方法.
推荐文章
基于轮廓线的任意形体三维重建
任意形体
三维重建
行扫描线
分层轮廓线
三角面片拼接
基于轮廓线的旋转体三维重建
旋转体
三维重建
有效轮廓线
对称轴
基于轮廓线局部描述符的三维人脸识别
三维人脸识别
等测地轮廓线
局部描述符
点对应
一种三维人脸骨骼对称轮廓线提取的方法
三维人脸骨骼
PCA
镜相面
ICP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特征轮廓线的三维颅骨配准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法医学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医学研究 颅面复原 三维配准 轮廓线 迭代最近点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DF795.6
字数 41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18/j.issn.1001-5728.2018.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耿国华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497 5986 35.0 55.0
2 赵夫群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1 139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医人类学
医学研究
颅面复原
三维配准
轮廓线
迭代最近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法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1-5728
11-1721/R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7号楼303室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2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