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关于形而上的问题,哲学家用与之相应的抽象语词去求证,而艺术家则以形而下的感官形式给予回应。在彭涛看来,最有力的感官形式莫过于空间语言,而最恰当地应用空间语言的方式就是从自己的身体经验开始。因此,他于2004年用青砖砌成了“红岸空间”,静坐于其中的火塘旁,在冷暖气流的交替间凝视光影的跳动,聆听松枝燃烧的声响,在烟火萦绕间体悟生命的空灵……
推荐文章
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追寻
思想品德课
生命教育
学生
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与追寻
课程
课程实践
生命意义
摇曳在生命密林的语言常春藤
语言训练
生命
新课程改革
解读文本
人文情怀
人文性
工具性
教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空间语言追寻生命的能量
来源期刊 中国周刊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空间语言 生命能量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85
页数 14页 分类号 D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空间语言
生命能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周刊
月刊
1671-3117
11-4717/F
16开
北京朝阳区小关北里45号世纪嘉园3号楼一
2-11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9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