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氮原子和均匀孔隙的存在,二维石墨氮化碳被认为可用于电池电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结构,g-C2 N材料在电池电极材料方面应用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单层g-C2 N上锂和钠的吸附和存储情况.基于单层g-C2N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可以达到596 mAh/g(LiC2N),而相应的钠离子容量只能达到276 mAh/g(NaC4N2).平均锂结合能相对于孤立的锂原子高达2.39 eV,这表明g-C2 N上获得的锂电池容量在循环过程中可能不会持续.通过改变C和N原子之间的比例,在C:N为5:1的情况下,平均锂结合能可以降低到1.69 eV,这说明在保持可逆电池容量的同时,循环性能显著改善.所有这些理论计算表明,具有均匀孔隙的石墨碳氮化物可能是一种具有高容量和锂迁移率的电极材料.
推荐文章
层状SnSe2材料中锂离子吸附和迁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二硒化锡
锂离子吸附
锂离子迁移
第一性原理计算
石墨炔类结构储锂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石墨炔
储锂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石墨n炔
第一性原理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锂离子电池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正极材料
掺杂石墨二炔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石墨二炔
第一性原理计算
掺杂
电子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维石墨氮化碳材料中锂和钠存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石墨碳氮化物 锂和钠的储存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0-5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27.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16/S1872-5805(18)60353-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9)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第一性原理计算
石墨碳氮化物
锂和钠的储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