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结构多样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中,吡啶酮类化合物对于HIV-1野生株病毒和突变株病毒均表现出了良好活性.在对课题组前期的毗啶酮类抑制剂LAM-trans进行结构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4位引入氮原子可以显著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但是结构中哌啶N原子的质子化导致了化合物与结合口袋疏水作用力的减弱.特别的是,质子化改变了脂环在疏水口袋中的取向,进而阻碍了关键卤素键的形成并最终导致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巨大改变.这些研究结果,为以后吡啶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推荐文章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抗HIV活性
喹诺酮
杂合体
HIV
AIDS
构-效关系
HIV 逆转录酶抑制剂酶联免疫评估方法的研究
HIV-1逆转录酶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动力学
靛红类化合物的抗HIV/AIDS活性
获得性免疫综合症
艾滋病病毒
靛红
构-效关系
1-茚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1-茚酮
抗老年痴呆症
抗肿瘤
抗微生物
抗病毒
构-效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相似的吡啶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不同的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
来源期刊 中国药学(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吡啶酮衍生物 HIV-1逆转录酶 卤素键 分子对接
年,卷(期) 2018,(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9-477
页数 9页 分类号 R916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志丽 35 19 2.0 3.0
2 刘俊义 62 127 6.0 10.0
3 王孝伟 36 27 2.0 4.0
4 田超 15 3 1.0 1.0
5 刘芸奇 1 0 0.0 0.0
6 李茜茜 2 0 0.0 0.0
7 豆晓东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吡啶酮衍生物
HIV-1逆转录酶
卤素键
分子对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学(英文版)
月刊
1003-1057
11-2863/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92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6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