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朦胧诗"现象的发生是从对极左政治的怀疑与批判开始的,它承接"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文学"的传统,恢复了"人"在文学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出了对人的情感、个体生命体验的强烈关注,它是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直接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价值、命运的思考历程.
推荐文章
基于朦胧诗论争的分析与反思
朦胧诗
诗歌作品
学术论争
论朦胧诗的“朦胧性”及其语言策略
朦胧诗
朦胧性
语言
语象
从"黑夜"中觉醒——试析"朦胧诗派"的"个体意识"
黑眼睛
朦胧诗
个体意识
孤独感
"编者按"的姿态与朦胧诗论争
编者按
朦胧诗
论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学的回归与"人"的生命价值的找寻 ——关于"朦胧诗"现象的历史反思
来源期刊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朦胧诗 新时期文学 文学思潮 生命体验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60
页数 6页 分类号 I206
字数 80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059.2018.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立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7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朦胧诗
新时期文学
文学思潮
生命体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3-7059
52-5035/Z
大16开
中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0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59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