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火龙果起源于美洲,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火龙果采用景天酸代谢途径(CAM)进行光合作用,耐旱性极强.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十分严重,生态条件恶劣,结合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在石漠化山区引种火龙果并针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相关研究,在诸多关键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集成应用,促进了火龙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火龙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以色列访学过程中参与火龙果相关研究的体会,探讨了开展火龙果国际合作研究的必要性.
推荐文章
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火龙果
产业现状
制约因素
前景
广西钦州
桂林市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火龙果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广西桂林
广西种植火龙果的气候条件分析
火龙果
广西
气候条件
分析
火龙果培植技术初探
火龙果培植
培植技术
种植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西岩溶地区火龙果生态产业的培育及其发展
来源期刊 广西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火龙果 景天酸代谢 石漠化 生态产业 以色列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4-531
页数 8页 分类号 S667.9
字数 10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56/j.cnki.gxkx.2018103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树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6 186 7.0 13.0
2 陈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4 47 3.0 6.0
3 王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25 45 4.0 6.0
4 黄甫昭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9 31 4.0 5.0
5 谭艳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4 8 2.0 2.0
6 李冬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4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6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火龙果
景天酸代谢
石漠化
生态产业
以色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科学
双月刊
1005-9164
45-1206/G3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大岭路98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2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