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粉体技术       
摘要:
合成了不同三维孔道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以其为载体通过浓硫酸磺化法制备了系列磺酸基二氧化硅微球固体酸,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氮气脱附-吸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磺化温度和时间对不同结构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磺化处理后磺酸基团成功负载到了二氧化硅微球上,且微球的形貌和孔道结构未发生改变.磺化初期,载体的孔道结构是影响催化活性主导因素,孔结构开阔的泡沫状孔道微球固体酸更具优势;随磺化时间的延长,其比表面积大小成为决定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比表面积大的蠕虫状孔道微球固体酸催化效果更佳.在240 ℃C下,磺化6h制得的蠕虫状孔道微球固体酸负载量达到6.51%,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效果.
推荐文章
三维有序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的仿生合成
无机化学
大孔
介孔二氧化硅
仿生合成
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制备研究进展
二氧化硅
硅基微球
介孔材料
空心球
双介孔二氧化硅制备研究进展
双介孔二氧化硅
制备方法
合成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三维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固体酸的合成
来源期刊 中国粉体技术 学科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微球 固体酸 孔道结构 酯化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颗粒制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7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32/j.issn.1008-5548.2018.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丹林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52 240 9.0 13.0
2 裴阳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6 13 1.0 3.0
3 许可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7 5 1.0 2.0
4 吴洁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8 1 1.0 1.0
5 王园园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5 1 1.0 1.0
6 杨媛媛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5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介孔二氧化硅
微球
固体酸
孔道结构
酯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粉体技术
双月刊
1008-5548
37-1316/TU
大16开
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1995-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57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