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金属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在线控制困难,导致成形组织不均、力学性能低下的问题,以辙叉用贝氏体钢为成形材料,研究了不同整体后热处理工艺对其电弧增材制造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去应力退火后的电弧增材制造试样力学性能较差,且存在各向异性,经290℃等温淬火与280℃回火处理后,试样微观组织由回火索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回火马氏体,抗拉强度提升39%,屈服强度提升61%,断后延伸率提升29%,冲击韧性提升17%,硬度提升20%,且各向异性特征大大缓解,材料组织趋于均匀.
推荐文章
热处理对电弧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电弧增材制造
316L不锈钢
热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增材制造工艺及热处理对Ti-6Al-4V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增材制造
Ti-6Al-4V 合金
工艺参数
热处理
微观结构
性能
新型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冲击疲劳性能研究
新型贝氏体钢
组织
冲击疲劳
ZL114A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热处理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
ZL114A合金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
热处理
组织与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处理对增材制造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处理 贝氏体钢 增材制造 组织性能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130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142.1
字数 25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8.06.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桂兰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7 2135 22.0 39.0
2 张海鸥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12 1614 19.0 31.0
3 符友恒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4 9 1.0 3.0
4 殷爽 1 0 0.0 0.0
5 龙作虹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9)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7)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处理
贝氏体钢
增材制造
组织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0258-2724
51-1277/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62-104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1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