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事件资料,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7—2016年济南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3 311起,发病4 794例,死亡161人,病死率3.36%.96.22% (3 186/3 311)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家庭内,99.88%(3 307/3 311)的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为未分级事件.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集中发生在冬季夜晚,高峰为每年11月—3月.发生在街道和乡镇的中毒事件引起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6.00, P > 0.05).结论 为减少事件发生,应改造取暖设施,将炉灶至于居室之外,外接暖气片,或实施集中供暖;在居民家庭内推广安装CO报警器;在冬季燃煤取暖期广泛开展预防非职业性CO中毒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在气温达到低谷前的12月.早发现,早抢救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推荐文章
哈尔滨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方法浅探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气象条件
方法
权重
一起急性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家庭聚集性
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控制
易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气象条件分析
一氧化碳
气象条件分析
中毒现象
职业性
黑龙江省
中毒事件
人员伤亡
实际意义
某化工厂一起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分析
职业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职业中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7-2016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环境卫生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职业性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特征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3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18.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耿兴义 51 216 8.0 13.0
2 孙湛 22 62 5.0 7.0
3 王蔚茹 20 85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职业性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卫生学杂志
双月刊
2095-1906
11-6000/R
16开
北京宣武区南纬路29号
2-608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03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