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血培养、血清荚膜抗原实验检测新型隐球菌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4组.A组(免疫抑制和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D4尾静脉注射隐球菌悬液.B组(正常状态下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D4尾静脉注射隐球菌悬液.C组(免疫抑制和非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ID4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组(正常对照组):实验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D4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实验D4大鼠感染模型建立成功后,从大鼠眼内侧静脉丛按奇偶编号分别采集0、6、12、24、48、72 h血液标本,提取大鼠血浆,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感染的血标本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血培养和荚膜凝集实验,比较3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结果:FQ-PCR检测体系检测新型隐球菌显示,A组血浆12 h后的阳性率与B、C、D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5),且对于血液标本来说,FQ-PCR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血培养及血清荚膜抗原法,而且可以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隐球菌FQ-PCR反应体系能检测出感染大鼠血液中的病原菌,其敏感性高于血培养、血清荚膜抗原检测;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方法较血培养及血清荚膜抗原检查能更早检测到感染大鼠血液中的病原菌.
推荐文章
致血流感染的肠球菌耐药现状及分子流行特征的研究
血流感染
肠球菌属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人葡萄球菌血流感染耐药及预后分析
人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预后分析
感染相关炎症指标在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
中性白细胞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降钙素原水平鉴别血流感染的研究
降钙素原
血培养
病原菌
污染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检测方法在血流感染新型隐球菌大鼠中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新型隐球菌 血液感染 大鼠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血液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4-1810
页数 7页 分类号 R631|R446.1
字数 47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34/j.issn.1009-2137.2018.06.03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实时荧光定量PCR
新型隐球菌
血液感染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双月刊
1009-2137
11-4423/R
大16开
北京太平路27号
2-389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54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1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