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不同叶位对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的嘌呤生物碱组成特点以及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黄酮、茶氨酸等生化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秃房茶的嘌呤生物碱组成及配比显著区别于茶叶植物凤凰单从(C. sinensis),同时具有可可碱、咖啡碱和苦茶碱三种组分,而且可可碱含量最多,为13.46~39.72 mg·g-1,咖啡碱含量最低,为0.51~2.02 mg·g-1,苦茶碱含量介于两者中间并随芽叶成熟度增加而升高.茶叶植物只存在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变化分别为22.22~53.13 mg·g-1和0.47~12.82 mg·g-1.在相同叶位中,秃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为EGCG>C>ECG>EGC>EC>GC>CG>GCG,且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接近,保持为40~50 mg·g-1.除黄酮含量在各叶位变化趋势不大外,其他品质成分含量变化基本符合第1叶>芽>第2叶>第3叶>第4叶,一芽二叶的含量介于第1叶和第2叶之间的规律,而茶多酚、黄酮、茶氨酸等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低于茶叶植物.该研究首次明确了秃房茶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特别是嘌呤生物碱的组成及配比特点,且含有特征性成分—苦茶碱.该研究结果为生物碱代谢机理、特异茶加工、功能成分开发、低咖啡碱资源、选育种等提供了优良材料.
推荐文章
不同储藏时间笔架茶生物碱成分分析
笔架茶
生物碱
提取
鉴定
咖啡因
HPLC
茶树等植物中嘌呤生物碱代谢研究进展
嘌呤生物碱
代谢
甲基转移酶
基因
低咖啡碱
甲基黄嘌呤生物碱作用概述
嘌呤生物碱
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
作用机制
广东苦茶资源嘌呤生物碱含量分析与评价
苦茶
嘌呤生物碱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秃房茶嘌呤生物碱组成特点及生化品质成分的研究
来源期刊 广西植物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秃房茶 苦茶碱 HPLC 生物碱 儿茶素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民族药用植物与大健康产品(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8-576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46.88|S571.1
字数 49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1/guihaia.gxzw201703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亚辉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74 376 11.0 15.0
2 曾贞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0 91 5.0 9.0
3 滕杰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5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4)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2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秃房茶
苦茶碱
HPLC
生物碱
儿茶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植物
月刊
1000-3142
45-1134/Q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雁山镇85号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48-4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25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