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独感在中学生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73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抑郁症状与家庭关系、友谊关系和集体关系孤独呈正相关(r=0.376、0.369、0.422,P均<0.01),社交焦虑与家庭关系、友谊关系和集体关系孤独呈正相关(r=0.237、0.285、0.245,P均<0.01),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411,P<0.01).在中介模型里,社交焦虑对抑郁症状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34,P<0.01),对孤独感中的家庭关系孤独、友谊关系孤独和集体关系孤独正向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0.22,0.29,0.24,P均<0.01).家庭关系孤独、友谊关系孤独和集体关系孤独对抑郁症状正向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0.28,0.06,0.22,P均<0.05).结论 中学生孤独感在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集体关系孤独的中介作用最大.减少孤独感体验有助于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推荐文章
乳腺癌病人社交焦虑和病耻感在家庭关怀度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乳腺癌
孤独感
社交焦虑
病耻感
家庭关怀度
影响因素
中介作用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效应
社区
老年人
孤独感
自我感知老化
抑郁情绪
中介效应
城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
城市
居家
老年人
孤独
社交焦虑
相关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孤独感在中学生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统计 学科
关键词 孤独感 社交焦虑 抑郁情绪 中介效应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6-9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堃 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48 206 7.0 10.0
2 孙梦圆 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8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孤独感
社交焦虑
抑郁情绪
中介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统计
双月刊
1002-3674
21-1153/R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8-39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8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1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