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按照《GB 11555-2009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1]进行除霜试验时,发现:在使用高压空气喷枪喷雾的方式造霜时,水以雾状被快速地喷射到前挡风玻璃表面,此时高速的水雾碰到前挡风玻璃后,会有部分水雾因反弹落在玻璃之外.其中水雾的主要的流失部位是玻璃的边缘处,这种现象会造成实际落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水量比计算值要少.鉴于以上现象,本试验使用塑料挡板,将反弹到玻璃边沿的水汽进行阻挡,使其二次反弹,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水雾着落在前挡风玻璃表面的概率,进而减小水量的流失.在此基础上做一组未加塑料挡板的试验,与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发现:两次除霜时间—除霜痕迹曲线几乎重合,说明因未加挡板而流失的水量对试验结果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
推荐文章
融霜下落水对换热器除霜性能的影响
空气源热泵
除霜
融霜水
融霜速率
动态除霜模型
一种汽车风窗玻璃刮水自动控制器的设计
S9KEAZ64AVLK
AD7746
电容式雨量传感器
商用车除霜性能提升方法研究
商用车
除霜系统
除霜风道
CFD
出风温度
车辆风窗玻璃除霜系统性能的数值模拟与试验
车辆风窗玻璃
除霜系统
除霜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Fluent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造霜方式对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来源期刊 汽车实用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除霜 造霜方式 阻挡 试验结果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汽车仿真与测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1
页数 3页 分类号 U467.1
字数 14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638/j.cnki.1671-7988.2018.10.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牟连嵩 14 9 1.0 2.0
2 焦鹏飞 3 1 1.0 1.0
3 伊虎城 2 0 0.0 0.0
4 梅铮 1 0 0.0 0.0
5 张建凯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除霜
造霜方式
阻挡
试验结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汽车实用技术
半月刊
1671-7988
61-1394/TH
大16开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七路赛高广场1008室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81
总下载数(次)
93
总被引数(次)
985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