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代中国佛教与都市关系密切,在社会转型时代,佛教的传播与活动,也相应做了较大调整。佛教作为最先进入武汉的宗教,其在武汉的生存发展,尤其是1861年以来为适应社会变迁而进行的调整变化,都对近代武汉城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武汉三镇佛教场所分布随着汉口的开埠发展变化,具有历史优势的武昌在1861年以后被汉口超越,汉阳的分布变化则相对不那么显著。在太虚法师的主持下,新式佛教机构团体相继建立,代表着佛教发展的新方向,报刊的出版以及慈善团体的活动也体现了武汉佛教的社会性。
推荐文章
略论外国教会对武汉教育、医疗近代化的影响
教会
医院
学校
武汉
近代化
福州近代佛教建筑传承的文脉现象
福州
近代
佛教建筑
文脉
浅谈辽宁地区传统佛教建筑的分布特点研究
辽宁地区
传统
佛教建筑
分布
唐代佛教著述的时空分布特征
唐代
佛教
著述
时空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代武汉地区佛教场所分布的考察
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前沿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佛教 宗教场所 武汉地区 分布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5-1776
页数 12页 分类号 G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桂艳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佛教
宗教场所
武汉地区
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前沿
月刊
2169-2556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1441
总下载数(次)
3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