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高黄体生成素(LH)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促排卵指导同房高LH的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注射用尿促性素(HMG)组(A组)、枸缘酸氯米芬片(CC)组(B组)、来曲唑片(LE)组(C组)、LE+HMG组(D组)和CC+HMG组(E组)五组,每组40例.对五组患者HCG日生殖激素水平、促排卵效果、OHSS发生率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G日D组、E组患者的LH、E2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LH、E2水平又均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水平又显著低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患者的单卵泡排卵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均显著多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单卵泡排卵率又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又均显著低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五组患者的OHSS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患者的平均周期数显著少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平均周期数又显著少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又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五组患者的流产率、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HMG较CC+HMG、LE、CC、HMG促排卵方案更能有效提升高LH的PCOS不孕患者的LH、E2水平、单卵泡排卵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患者的T水平,增加患者的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减少患者的平均治疗周期,从而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