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刷新了人的新内涵,人的概念将不再特指作为碳基生物的自然人,也包含作为硅基物的机器人、基因编辑人、芯片人等非自然人.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特有产物,非自然人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生态中,发挥着自身具有的类本质——主体性与精神性,成为人类社会日益重要的建设主体与发展力量.
推荐文章
人工智能时代广告场景化传播探析
人工智能
广告传播
场景化
人工智能时代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人工智能
发展
媒体时代
引导
探析人工智能时代策划编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策划编辑
人工智能时代
机遇
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创作研究
人工智能
影视创作
发展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工智能时代"非自然人"的类本质
来源期刊 文存阅刊 学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非自然人 主体性 精神性 类本质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文艺博览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0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4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姣姣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工智能
非自然人
主体性
精神性
类本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存阅刊
周刊
2095-8633
22-1408/GO
16开
吉林省长春市上海路30号
12-518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36
总下载数(次)
110
总被引数(次)
19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