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人们谈论"存在的意义"时,形而上学的"终极思维"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作为前置思想被置入在人们的观点当中.但是当人们开始否定存在具有某种最终的意义时,虚无主义就诞生了.尼采首先提出虚无主义的概念,并认为形而上学所意味的最高价值自从它自身显现出来不可企及的特点时,就遭到了贬黜.但在形而上学显现出不可企及之前,它的根基早已被人们动摇了.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对历史进行溯源,厘清人们是怎样一步步地动摇了形而上学的根基的.
推荐文章
康德美学和崇高美学
崇高
想象力
理性
美之美学
崇高美学
康德与现代性
康德
现代性
同一性
主体性
审美自律
审美现代性
康德的认识论探究
康德
认识论
唯理论
经验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终极价值消解的前奏——从培根到康德
来源期刊 长江丛刊 学科
关键词 终极价值 形而上学 虚无主义 批判
年,卷(期) 2018,(33) 所属期刊栏目 哲文互鉴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151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1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敬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终极价值
形而上学
虚无主义
批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丛刊
旬刊
2095-7483
42-1853/I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翠柳街1号
38-53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582
总下载数(次)
85
总被引数(次)
33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