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移民父母究竟在战乱、贫困的社会现实中承担何种角色?因父母在家庭伦理道德中的缺位而引发社会问题,这一缺位可以视为"无恩论"的观点,这种相对伦理的"缺失"是生而不养的社会原因;但深层次矛盾在于更残酷的现实。对父母在家庭伦理道德中的缺位如何进行道德谴责?这种谴责不应被价值观操纵,子女追求幸福和自由不一定等同于父母,这可以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依据;通过比较《何以为家》与《小偷家族》这两部影片可以看出,绝对伦理在淡化,关爱和教养子女是相对伦理的关键,但道德却在生而不养的代际传递性面前显露出面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无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接受惩罚吗?——评电影《何以为家》
来源期刊 伦理学术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生而不养 无恩论 相对伦理 绝对伦理 道德困境
年,卷(期) llxs,(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8-294
页数 7页 分类号 J9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达淮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91 330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而不养
无恩论
相对伦理
绝对伦理
道德困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伦理学术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
总下载数(次)
42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