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解读《技术与时间》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区分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框架.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的反向技术,因此具有革命性.一般人对此难以置信.不信,就来看思想家怎么想同类问题. 在海德格尔之前,西方人对技术的看法是外在的,看到的只是技术的中介性质,即所谓代具性.认为技术异化反对人本身的原因,在于技术外在于人的本质.这种观念的代表是卢梭(老子、庄子也是这样认为),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与技术对立的自然性,因此从根子上就与人本身不相容.而斯蒂格勒反对这种说辞.认为技术也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一个方面.
推荐文章
人脾组织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显微拉曼光谱
显微拉曼光谱
特征峰
相对峰强
脾组织
死亡时间间隔(PMI)
了解遗忘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遗忘记忆
艾宾浩斯曲线
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
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I与死亡及离体时间的相关性探讨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骨骼肌肌钙蛋白I
免疫印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死亡与遗忘——《技术与时间》解读(下)
来源期刊 互联网周刊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9,(17) 所属期刊栏目 奇平视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1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146 3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互联网周刊
周刊
1007-9769
11-3925/TP
大16开
北京市建国门南大街乙一号金龙大厦1号楼1108室
82-876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2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