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维也纳学派一直被看作维特根斯坦的模仿者,尤其是其证实主义的观点,更是被认为直接受到了《逻辑哲学论》(TLP)的启示.本文从"证实"问题出发,以"对象"这个概念为切入点,试图澄清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在TLP中"对象"代表的不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是逻辑上的设定.这表明TLP中没有对经验的讨论,从而也没有证实的思想.在1929年之后,维氏将语言的意义建基于实指定义上,并开始讨论证实问题,但对经验的关注只是他向日常语言过渡的一个阶段.因此维也纳学派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性只是逻辑形式上的相似性,维也纳学派力图建立统一的科学语言,解释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如何融合逻辑和经验这两个要素,而维氏的关注点则在日常语言所折射出的生活多样性上,不同的语言观造成了他们根本立场上的差异.
推荐文章
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一致性
形而上学
维特根斯坦
语言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浅析
语言哲学
语言图像论
语言游戏说
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的转向:回归日常生活
哲学观转向
语言观转向
日常生活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视角下的英语教学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论
语言学习
英语教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证实性背后的分道扬镳 ——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派关系探微
来源期刊 自然辩证法通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可证实性 对象 经验 日常语言 逻辑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7
页数 6页 分类号 N0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5994/j.1000-0763.2019.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珊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证实性
对象
经验
日常语言
逻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辩证法通讯
月刊
1000-0763
11-1518/N
大16开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2-28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8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