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儒家的乐教思想继承了从尧舜到商周的礼乐传统,以培养具有正大心志、中和品格的君子为目标,并试图通过乐教来达到社会和谐的移风易俗效果,我们可以用"正大和平"来概括儒家乐教的理想境界."正大和平"的乐教理想散见于《论语》记载孔子论诗、论乐的箴言中,在《礼记·乐记》中得到了最系统、深入的阐述.《乐记》区别"声"、"音"和"乐",提出了"德音之谓乐"的思想,正大和平是德音雅乐区别于"郑声"淫乐的基本特征.上古时代正大和平的雅乐在实存形态上已经基本失传,但是作为儒家乐教理想影响了诗文书画等各个文艺领域,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中源远流长的书法传统尤其能带给我们直观可感的乐境,对我们今天的人感受儒家乐教的正大和平境界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儒家心性论的医德教育价值
儒家心性论
医德教育
人生价值
论先秦儒家“修养”美育及当代实践美育的转型
审美人格
先秦儒家
当代实践
修养美育
儒家之"勇"伦理意蕴研究综述
儒家之"勇"
综述
伦理意蕴
伦理层次
伦理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儒家乐教的正大和平之境及其感性踪迹
来源期刊 思想与文化 学科
关键词 乐教 正大和平 德音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与美学|Literary Study and Aesthetic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9-276
页数 1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乐教
正大和平
德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与文化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