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造山后伸展过程中,深部地壳的变形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的构造活动方式,是造山后伸展深部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工作以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变形构造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基础上,以实际变形组构为约束开展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伸展变形构造在垂向剖面上岩石变形机制的空间分布,进而揭示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过程中深部地壳的变形形式.野外观察表明,北大别穹隆边缘区域拉伸线理优选方位显著,而到穹隆中部拉伸线理定向性减弱,再到穹隆核部线理定向性有所增强.运动学上,北大别穹隆内呈现了一致的上盘向NW的剪切指向.以此为约束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动方式总体上是介于透入性简单剪切形式与纯剪切形式之间的组合形式;垂直剖面上呈现为由上、下边界向中心简单剪切分量显著降低,中-下地壳流变带中部以纯剪切变形为主.我们用造山带加厚地壳的韧性垮塌和深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后撤"来解释其动力学来源.
推荐文章
地表剥蚀、下地壳流变与造山作用研究进展
地表剥蚀作用
下地壳
韧性流
造山作用
喜马拉雅山脉
天山
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数值模拟
构造格局有限元模拟应力场位移场
川滇地区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运动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
川滇地区
地壳运动
下地壳流动
数值模拟
北大别单元变形岩体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北大别单元
变形岩体
片麻岩
石英C轴组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动形式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造山后伸展 大别造山带 变形组构 中-下地壳流动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1-803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103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001-5717.2019.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成龙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7 1093 17.0 33.0
2 向必伟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5 33 3.0 4.0
3 赵田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19)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4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2(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3(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6(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7(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8(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9(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1(4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2(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7)
2003(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4(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5(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6(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5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3(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6(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造山后伸展
大别造山带
变形组构
中-下地壳流动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