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金属硅化物材料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并且与硅材料有较好的兼容性,所以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中被看作是重要的电极材料.形成镍金属硅化物的关键是镍金属单质的淀积工艺.如何在大深宽比纳米尺度的三维结构中沉积保形性好、纯度高、导电性好的镍金属单质薄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热法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以一种新型脒基镍前驱体[Ni(iPr-MeAMD)]2,在深宽比为10∶1的硅基底沟槽中沉积得到纯度高、保形性好、连续平滑的镍薄膜.对薄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测试,为单一的α六方晶体结构.考察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镍金属硅化物的形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和XRD进行了物相相变的分析.退火温度400℃下得到NiSi相,其薄膜电阻率最低,约为34 μΩ·cm.
推荐文章
节镍耐蚀型热双金属的研究与制备
节镍型热双金属
电阻可调
独立恒张力/定位复合
耐蚀性
多辊精密轧制
水热法制备尖晶石型镍铁氧体
NiFe2O4
水热法
合成
锌镍热镀合金的制备
中间合金
Zn-0.045%Ni热镀合金
合金化
超声喷雾热分解法制备p型氧化锌多晶薄膜
ZnO
p型传导
喷雾热分解
N-Al共掺
光致发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型ALD技术制备镍薄膜及其金属硅化物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镍(Ni)薄膜 原子层沉积(ALD) 沉积速率 金属硅化物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测量与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6-49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N304.0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50/j.cnki.wndz.2019.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秀兰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48 205 5.0 12.0
2 王英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30 171 7.0 12.0
3 乌李瑛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 0 0.0 0.0
4 瞿敏妮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 0 0.0 0.0
5 沈贇靓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镍(Ni)薄膜
原子层沉积(ALD)
沉积速率
金属硅化物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