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皖东张八岭群处于郯庐断裂带南段,构造位置极为独特和和关键,其是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之间最重要的变质块体之一.前人主要侧重于构造地质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而对张八岭群的峰期变质条件、岩石单元划分和构成以及时间序列并不明晰.故而,本文将通过对张八岭群的区域变质岩石学、岩相学、热力学及年代学等研究,进一步确定其峰期变质条件、岩性特征,并对其岩石单元划分和构成进行深入解析.本次主要对张八岭群应用了白云母温度计进行峰期变质温度评价,单元-Ⅰ和单元-Ⅱ的温度范围分别为:T=368℃~494℃和T=331℃~ 394℃,主要经历了绿片—绿帘角闪岩相变质.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单元-Ⅰ和单元-Ⅱ原岩结晶年龄分别为749±8 Ma~738±8 Ma和738±9 M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单元-Ⅲ的碎屑年龄范围为908±29 Ma~ 685±30 Ma,最大沉积年龄为685±30 Ma,沉积时限应属于新元古代,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扬子板块.据野外特征、岩相学差异、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分析,本文将张八岭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单元,其中,单元-Ⅰ主要由石英—长石片岩组成,单元-Ⅱ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和少量变基性岩组成,单元-Ⅲ主要由千枚岩、大理岩及少量片岩组成.本文认识对于理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郯庐断裂汇聚提供一定的岩石学支撑,张八岭群并没有经历高压低温蓝片岩相变质.
推荐文章
皖中张八岭群"蓝片岩"中钠质角闪石及其变质p-T条件分析
蓝闪石
镁钠闪石
张八岭群
蓝片岩
低温-高压变质带
郯庐断裂带南段张八岭群变质岩的原岩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张八岭群
原岩时代
郯(城)庐(江)断裂带
大别造山带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低级变质岩
宿松群
张八岭群
大别山
安徽张八岭隆起东缘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安徽
张八岭隆起
基底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显微组构
构造挤出折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皖东张八岭群主期变质温度评价及结构框架探究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张八岭群 主期变质温度 锆石U-Pb定年 岩石单元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6-762
页数 27页 分类号 P588|P597
字数 114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9.0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娟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7 276 10.0 14.0
2 石永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2 410 12.0 17.0
3 杨根山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 0 0.0 0.0
4 史进飞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李仪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6)
共引文献  (108)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5(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6(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张八岭群
主期变质温度
锆石U-Pb定年
岩石单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