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清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历史阶段,清初之私观念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对欲的承认和对私的区分,肯定人们追求合理私欲、私利的正当性,认识到每个个体私利的肯定与满足都要以对他人私欲、私利的肯定与满足为前提.“絮矩之道”经历了由主体性取向到主体间性取向的发展,以此形成共享、共赢的公共利益意识和公共价值理念,并最终指向了公平与普遍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清初私观念中已经初具了现代公共性意识.但私的公共价值的实现,同时还需要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目的的公共制度和公共空间的设置与安排,显然清初士人在这方面的思考是不够成熟的.用现代概念来诠释传统观念时,既要重视现代与传统两者的共性,更要意识到两者的差异性,在中国特定的历史传统视域内来研究公共性问题.
推荐文章
浅析公共雕塑与公共性
公共雕塑
公共性
公众参与
公共艺术究竟需要多少公共性?
风景园林
公共艺术
评论
公共性
公共空间
浅谈文化的公共性
文化
文化公共性
公共文化建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清初私观念中的公共性意识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史 学科
关键词 私观念 公共性 公共价值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清代思想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10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芳 42 5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私观念
公共性
公共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史
双月刊
1005-0396
11-3042/B
大16开
北京建内大街5号
2-3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4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