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环氧树脂(E-51)和环氧小分子(SM80)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自修复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了微胶囊的形成过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微胶囊的化学成分;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考察了不同乳化速度对微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作为乳化剂,其用量占芯材含量的3.0%,乳化转速为2000 r/min时,制备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外形基本呈现球状,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红外分析表明已经成功制备了脲醛树脂微胶囊.
推荐文章
沥青裂缝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道路材料
自愈合
微胶囊
沥青再生剂
包覆率
延度试验
硅烷改性环氧树脂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环氧树脂
硅烷偶联剂
微胶囊
自修复涂层
力学性能
电化学性能
醇酸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环氧涂层自修复性能
环氧树脂
微胶囊
醇酸树脂
修复
聚合物
复合材料
MF包封DCPD自修复微胶囊的合成
自修复材料
微胶囊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原位聚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上海涂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胶囊 自修复 制备 因素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探索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630.7
字数 39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1696.2019.03.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胶囊
自修复
制备
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涂料
双月刊
1009-1696
31-1792/TQ
大16开
上海市云岭东路345号
4-693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05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