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不存在屈服状态,传统的延性系数计算方法不适用于FRP筋混凝土梁和混合配筋(钢筋+FRP筋)混凝土梁.为了提出一个相对完善的、统一的加筋混凝土梁截面延性计算方法,在对既有各类加筋混凝土梁延性指标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抗震对结构延性的要求出发,依据延性系数的定义与动力要求统一的原则,推导得出了加筋混凝土结构延性系数-地震力降低系数(μ-C)关系式.依据等位移下的 μ-C关系式,提出了加筋混凝土梁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延性系数计算值与既有试验值,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混凝土及钢筋强度、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截面有效配筋率和FRP筋配筋刚度比等影响加筋混凝土梁延性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加筋混凝土梁的延性随着混凝土强度和极限压应变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钢筋强度、有效配筋率和FRP筋配筋刚度比的提高而降低.
推荐文章
植筋连接混凝土梁耐火极限计算方法
耐火极限
植筋
高温
等效截面法
CFRP 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延性和变形性能?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纤维增强
延性
挠度
纤维加强聚合材料加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强度研究
纤维加强聚合材料
混凝土梁
平面假设
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延性的计算方法
纤维增强塑料筋
混凝土
延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加筋混凝土梁延性系数计算方法
来源期刊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加筋混凝土梁 FRP筋 延性系数 配筋率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7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375.1
字数 462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屈文俊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14 914 16.0 24.0
2 朱鹏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6 110 6.0 9.0
3 刘传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加筋混凝土梁
FRP筋
延性系数
配筋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2049
61-1442/TU
大16开
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97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