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某工程中风化嵌岩抗拔桩自平衡静载原位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简要分析,结合该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和试验数据,建立了合理嵌岩抗拔桩FLAC3D数值分析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对3根抗拔桩进行自平衡试验直至破坏,确定了各桩的极限承载力,并且研究了同一条件下不同嵌岩深度对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及抗拔桩桩侧阻力、桩身轴力随外荷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风化岩石地区建立模型时,岩石剪切模量及体积模量需要按试验换算值折减到1/10左右,才可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②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主要受嵌岩深度的影响,同一条件下,嵌岩抗拔桩极限承载能力随嵌岩深度、桩长增加而增大,且桩设计时其嵌岩深度不宜太小;③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桩侧阻力先增大后减小,桩中间侧阻力对极限抗拔承载力贡献最大;④抗拔桩的桩径对极限承载力具有尺寸效应.
推荐文章
贵阳强风化泥质白云岩嵌岩桩承载特性分析研究
自平衡试验
嵌岩桩
白云岩
桩身轴力
桩侧摩阻力
桩端阻力
砂土-风化岩地基中钻孔灌注桩抗拔承载力时效性研究
钻孔灌注桩
时间效应
风化岩
休止期
抗拔承载力
侧摩阻力
嵌岩抗拔桩作用机制研究
抗拔桩
剪滞理论
荷载变位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中中风化嵌岩抗拔桩承载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长江科学院院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嵌岩抗拔桩 自平衡试验 承载特性 极限承载力 嵌岩深度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岩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2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473.1
字数 43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88/ckyyb.201708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质宏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9 232 9.0 12.0
2 穆锐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4 33 4.0 5.0
3 浦少云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4 2 1.0 1.0
4 陈俊生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11 2.0 3.0
5 刘一宏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 9 2.0 3.0
6 戴自然 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 7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嵌岩抗拔桩
自平衡试验
承载特性
极限承载力
嵌岩深度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科学院院报
月刊
1001-5485
42-1171/TV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38-14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50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