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Bi0与石英光纤本征缺陷(ODC(I)和POL)的相互作用机制,计算了反应路径、形成能、电子结构和光学吸收谱等.通过分析反应路径,发现Bi0更易与缺陷POL发生相互作用,反应产物更加稳定,且反应后Bi在该中心表现为二价.当Bi0与本征缺陷ODC(I)产生反应时,Bi原子会与缺陷中的两个Si原子形成一种复杂的络合物结构,从而产生一个位于1400~1500 nm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峰.本文的计算结果对深入分析石英光纤中Bi0与本征缺陷的作用机制,以及对掺铋光纤的制备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Bi/Er共掺石英玻璃光纤及其光谱特性
铋铒共掺
石英玻璃光纤
原子层沉积技术
宽谱光纤光源
4H-SiC晶体中Vsi本征缺陷研究
本征缺陷
第一性原理
形成能
4H-SiC
掺铋石英光纤的研制与性能测试
掺铋石英光纤
改进化学汽相沉积
溶液掺杂
光纤预制棒
含硫氨基酸与本征及缺陷石墨烯表面的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半胱氨酸
蛋氨酸
石墨烯
缺陷石墨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i0与石英光纤本征缺陷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本征缺陷 作用机制 Bi0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先进材料及能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5,61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69
字数 42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59X.2019.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芦鹏飞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14 51 4.0 7.0
2 张杰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129 630 12.0 18.0
3 杨斌 10 7 2.0 2.0
4 贾宝楠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2 0 0.0 0.0
5 孙仕豪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第一性原理
本征缺陷
作用机制
Bi0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159X
51-1686/N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613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