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死”字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死”字在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统计显示,《黄帝内经》共出现“死”字493次,涉及章节79篇,其中《素问·玉机真脏论篇》出现次数最多为34次,涉及内容以“真脏脉”为首.单字概念共使用209次,有5种含义,以病机、症状的描述和与“生”相对两类专业意义居多;多字概念共使用284次,表达含义有13种,以描述死亡时间预后为多.一般意义与专业意义比例约为5∶100,有84%的“死”字是关于病机、症状的描述,可定论“死”字在文中普遍表示死亡含义,但仍然有不可忽视的含义之一是宏观层面更多地强调辨证施治中某些内容的重要性,同时其传达了一种向死而生的思想.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经典语句英译研究(一)
黄帝内经
经典语句
等效翻译原则
中医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中“阴”“阳”的认知隐喻构建及意义映射
《黄帝内经》
语料库
“阴”“阳”认识
隐喻构建
意义
《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后”字诂释
黄帝内经
伤寒论
训诂学
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
汉唐时期
黄帝内经
数据库
TPI平台
中药古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法探讨《黄帝内经》“死”字的含义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语料库证据
年,卷(期) 2019,(1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5-108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8/j.11-2166/r.2019.1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明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11 8 2.0 2.0
2 余新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3 25 1.0 3.0
3 赖菁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 0 0.0 0.0
4 李若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帝内经
语料库证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