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为提高微藻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别对干、湿微拟球藻进行油脂萃取,并对脱脂后的藻渣进行水热液化实验,探究溶剂萃取脱脂对微藻水热液化产物的影响.溶剂萃取的结果表明,极性溶剂对油脂的萃取率达到25.0%,但对脂质的萃取缺乏选择,萃取物的脂肪酸甲酯产率仅为29.68%;混合溶剂萃取的脂肪酸甲酯回收率达到57.70%.脱脂后的微拟球藻水热粗油产率为27.7%~34.6%,氮含量为5.29%~6.68%,主要由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长链烃类、胺类、含氧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组成.经甲醇萃取后的湿藻水热粗油产率为34.6%,氮含量为5.44%,过程能耗低,表明甲醇萃取湿藻结合水热液化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微藻水热液化生物油化学性质与表征方法综述
生物油
微藻
水热液化
官能团
杂原子
基因组改组技术快速提高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
基因组改组
拟微绿球藻
油脂含量
微拟球藻油脂提取动力学研究
微拟球藻
超声波
油脂提取
动力学方程
光照对眼点拟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生长及总脂的影响
眼点拟微绿球藻
三角褐指藻
生物量
叶绿素a含量
总脂含量
单位体积总脂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拟球藻油脂萃取及脱脂藻水热液化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微藻 油脂萃取 脂肪酸甲酯 水热液化 水热粗油
年,卷(期) 2019,(11)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和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56-436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9/0438-1157.2019049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晓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8 37 4.0 5.0
2 唐晓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2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藻
油脂萃取
脂肪酸甲酯
水热液化
水热粗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