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课堂观察技术与观察量表 国内学者将“课堂观察”定义为“通过观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沈毅、崔允漷等,2008:74).通过解构课堂,诞生了“LICC课堂观察模式”,即从“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维度构建课堂观察框架,其中“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核心(崔允漷等,2013:28).在此框架下开展的课堂观察活动的实效性依托于自身的程序保障,在实践中“确立适切的观察点”“开发科学的观察工具”“作出恰当的推论”是其三个关键环节(崔允漷等,2013:2).其中“观察工具”即“观察量表”作为课堂观察技术的载体,在课堂观察活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不但要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记录”.
推荐文章
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几点拙见
阅读课
教学设计
拓展延伸
阅读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英语
阅读课教学
学科素养
运用SQ3R模式设计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的研究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SQ3R模式
应用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英语
阅读课教学
核心素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初中英语阅读课观察量表的设计与运用
来源期刊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听说读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玉彪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月刊
1006-4036
31-1122/G4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7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