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栓接结合部接触总刚度模型,通过联合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联合多款软件进行优化的多因素优化方法.该方法研究了栓接结合部接触刚度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为了验证优化方法,建立栓接模型,对影响栓接结合部接触总刚度的参数,即螺栓预紧力、螺栓间距和板件厚度3种参数进行优化.经过1000次迭代,栓接结合部接触总刚度值提升了11.04%,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考虑局域接触特征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表征与参数辨识
栓接结合部
动力学模型
虚拟材料
神经网络
模态分析
新的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方程
柔性结合部
法向接触刚度
法向接触阻尼
分形几何学理论
应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的结合部切向刚度模型
结合部
分形理论
切向接触刚度
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基于结合部刚度特性的丝杠可靠性试验台模态分析
丝杠进给系统
动力学建模
模态分析
有限元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栓接结合部 接触刚度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制造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栓接结合部 分形接触理论 接触刚度 栓接模型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制造技术/工艺装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9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H113
字数 32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731/j.cnki.1671-3133.2019.1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立新 2 0 0.0 0.0
2 陈虎 4 2 1.0 1.0
3 王大伟 1 0 0.0 0.0
4 陈伟 北京工业大学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研究所 8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栓接结合部
分形接触理论
接触刚度
栓接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制造工程
月刊
1671-3133
11-4659/TH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核桃园西街36号301A
2-43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8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50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