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伤寒例第三》毁誉参半,致其学术价值未被学界广泛重视及推广.伤寒是温病学说的基础,温病诸多理论和思想早在《伤寒例》中即有所论述.《伤寒例》对温病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指导作用.《伤寒例》对温病病因学的贡献包括:扩展传统病因学认识,为后世新感温病学说之基础;对后世温病学家拓展伏气温病内涵有着积极的影响.伤寒例部分病名与后世温病学病名相关,如冬温、风温、温毒、温疟等.《伤寒例》对温病治疗学也有一定的贡献,如注重早期预防,注重三因制宜,并提出针灸治疗温病,拓展温病学治疗手段等.《伤寒例》重视疾病鉴别诊断,开寒温异治先河.
推荐文章
《伤寒论》中的"温病"溯源
《伤寒论》
温病
白虎汤证
经方
伤寒与温病
外感病
伤寒
温病
伤寒学、《伤寒论》与《伤寒论》学
张仲景
伤寒学
伤寒论
伤寒论学
李文俊谈《伤寒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李文俊
中医师
<伤寒论>
温病学/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例》中温病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来源期刊 环球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例 伤寒论 温病 寒温融合 王叔和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0-5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2
字数 56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9.04.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76 564 14.0 20.0
2 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43 548 12.0 18.0
3 刘铁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49 311 9.0 17.0
4 顾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1 55 6.0 7.0
5 白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6 65 5.0 8.0
6 高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8 103 5.0 10.0
7 李卓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5 47 2.0 5.0
8 李旖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6 45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例
伤寒论
温病
寒温融合
王叔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球中医药
月刊
1674-1749
11-5652/R
大16开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
80-726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62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