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不独是一种个体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类存在”。西方哲学中的“类”观念在自然哲学的意义上所标的的是物因其所具有的“共相”而组成的集合,而它在康德与马克思那里发生了某种重大的转型,使得一种更为始源性的含义被揭示出来。这种发生在西方观念系统中的转型开启了与儒家哲学对话的契机,并由此为理解儒家的“类”观念提供了新的立场和视角:“类”乃是人经由自身之自觉活动所实现的兼容同一与差异的存在样态,儒家目之为“群”。而“仁义”之道在“类”观念的视角下或可作如此解释:“仁”代表了人天然本具的与万物相感通的通性,这是作为个体的人得以参与到整体性构成之中的基础.
推荐文章
论先秦儒家的革命观念
先秦
儒家
革命观念
儒家"礼治"观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礼治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
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
仁爱
礼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儒家“类”观念初探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西方观念 始源性 个体的人 同一与差异 自然哲学 儒家哲学 整体性 存在样态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218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70 284 10.0 15.0
2 闫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西方观念
始源性
个体的人
同一与差异
自然哲学
儒家哲学
整体性
存在样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双月刊
1000-4246
31-1889/C
上海桂林路100号
4-387
出版文献量(篇)
4766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