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曾就公众、民主、媒体展开过一场争论,李普曼认为公众是愚昧无知的,公众对于社会来讲就如幻影一般,真正起决策作用的是那些专家和学者,媒介会受到权势、利益等的影响,因而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杜威则认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在共同体社会中可以成为积极的公众,并对公共事务作出正确判断,杜威对媒介传播信息和进行教育的功能充满信心,认为只有公众共同参与社会事务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杜威与李普曼的这场争论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文试图对李杜二人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双方在公众、民主、媒介这三个方面观点的分歧,并试述"李杜之争"对当今的意义与启示。
推荐文章
陶瓷习俗及其现实意义浅论
民俗
陶瓷习俗
形成
外部特征
现实意义
略论朱熹伦理观及其现实意义
朱熹
政治伦理
教育伦理
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德才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
德才观
现实意义
识人
试析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
群众路线
现实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析杜威与李普曼之争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期刊 传播力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杜威 李普曼 公众 民主 媒体
年,卷(期) 2019,(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195
页数 3页 分类号 G21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佳丽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杜威
李普曼
公众
民主
媒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传播力研究
旬刊
2096-3866
23-1598/G2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道里区地段街1号
201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666
总下载数(次)
171
总被引数(次)
134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