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个人信息犯罪在智能化时代的崭新特征,强烈冲击着我国刑法中传统的规制体系.当前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规范的逻辑边界之争颇多,而在强调公平正义的共享发展理念下,法治中国更需发挥刑法契约在弘扬人权、保障安全、平衡利益和优化秩序方面的作用.针对立法和司法中尚存的权益保障不足、责任认定失位、刑罚过厉等,在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共享法治难题,有关刑法改革应全面保障信息自由,坚守保护个人信息自主权和信息合理使用秩序的合正义平衡原则,严格限定主观意图和情节等方面的标准.在逻辑转向上,从国家管控主导走向服务国民的模式,再从罪刑法定原则的一元论到二元论,即在保障权利的前提下防治公权力滥用,可谓个人信息刑法现代化的改革创新之路.
推荐文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路径
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权益保护
大数据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网络
个人信息保护
信息共享
立法建设
浅谈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大数据
个人信息保护
出路探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智能化时代个人信息刑法的逻辑与改革——基于刑法契约化的分析
来源期刊 刑法论丛 学科
关键词 智能化时代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网络安全 刑法契约化 共享法治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比较刑法|Comparative Criminal Law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9-303
页数 2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智能化时代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网络安全
刑法契约化
共享法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刑法论丛
季刊
978-7-5118-6933-3
大16开
北京市新街口北大街19号北师大后主楼1814室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5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