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最近发生的强震表明,传统的延性结构在超过设计水准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过大的残余变形而导致结构难以修复.为保证结构在大变形阶段具有正刚性和较小残余变形,采用低黏结高强度的钢绞线用来代替混凝土柱中的纵向普通钢筋.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钢绞线的布置数量和混凝土的约束方式作为试验变量,对5根缩尺比例为1/3、横截面为250 mm×250 mm、净高为1000 mm、剪跨比为2.0和轴压比为0.25的高强混凝土方柱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黏高强的钢绞线作为柱纵筋可使混凝土柱的水平承载力在层间位移角达3.5%之前持续保持上升趋势,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柱的残余变形,并使残余层间位移角控制在相应峰值层间位移角的1/5以下;碳纤维布外包混凝土柱可防止保护层混凝土剥落,进一步减小柱在经历大变形后的残余变形.
推荐文章
历经长期持荷后钢骨混凝土柱的抗震试验研究
钢骨混凝土
徐变
收缩
抗震性能
端部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试验研究
方钢管混凝土柱
端部带肋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的试验研究
GFRP套管
钢筋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核心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
核心型钢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配钢率
有限元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使用超强材料的高恢复混凝土柱的抗震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强钢绞线 混凝土 可恢复性 残留变位角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31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375.3
字数 55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804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华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7 187 8.0 12.0
3 赵世春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5 979 15.0 28.0
4 邵家邦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4 11 2.0 2.0
6 孙玉平 神户大学大学院 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强钢绞线
混凝土
可恢复性
残留变位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0258-2724
51-1277/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62-104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1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