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网络语言的飞速发展,“行走的CD”等新表达不断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被人们频繁使用,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由此诞生出“行走的X”构式。近年来,有学者对“行走的X”构式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只关注到构式中“X”部分的隐转喻现象,并没有注意到该构式中的去范畴化现象,将其与语言的社会性加以结合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视角,基于动态范畴化理论的去范畴化理论,将概念整合、构式压制、隐转喻理论以及语言社会性结合在一起,尝试建立整合–压制–隐转喻–社会性模型(Coercion-Blending-Coercion-Metaphor &Metonymy + Sociality Model简称BCM+模型)以解释“行走的X”构式的认知机制,并佐以例句进行定量分析,探究该构式如何在BCM+模型的作用下去范畴化出新含义。
推荐文章
弹簧钢SUP9D超声探伤缺陷分析
SUP9D弹簧钢
超声探伤
夹杂物
中间包
SUP-13配合比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SUP-13
配合比
设计方法
浅析sup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SBS改性沥青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浅析
“微 X”构式的认知模型分析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原型效应
"微X"构式
统计学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去范畴化视角下“行走的X”构式的BCM<sup>+</sup>模型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语言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行走的X”构式 去范畴化 BCM+模模型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7-335
页数 9页 分类号 H3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筱帆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行走的X”构式
去范畴化
BCM+模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言学
双月刊
2330-1708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5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