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译文学”的概念体系在翻译思想史上有一定创新性.在描述译文生成模式方面,它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译文质量评价方面也值得应用.它吸收了“翻译文学”本体意识,凸显了“翻译文学”研究的自觉.但就实质来看,它属于一套较为传统的文学翻译质量评价体系,在问题领域上开拓不大.在研究目标上它主张把语言学上的“忠实”论与文学上的“审美论”结合起来,但如何对译文进行审美价值判断,论述明显不足.“译文学”的理论建构对翻译理论建设而言,有积极的启示也有值得警醒之处.它在翻译话语的建设上有一定成就,但忽视了新理论建构中的问题导向原则.
推荐文章
论曹丕文学思想及其意义
曹丕
魏晋南北朝文论
文气
蒙古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译介研究
蒙古族
翻译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译介
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趣味"理论
朱光潜
文学批评
趣味
将“翻译文学”注入外国文学教学的实践——以艾略特《荒原》为例
外国文学
翻译文学
教学实践
艾略特
《荒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译文学”的理论实质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翻译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译文学 王向远 翻译文学 译介学 问题导向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40
页数 8页 分类号 H0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新军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译文学
王向远
翻译文学
译介学
问题导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翻译
双月刊
1000-873X
11-1354/H
16开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2-47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049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