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探讨了3种废食用植物油和1种未使用过的新油对回收沥青的再生效果,将其以与回收沥青的质量比分别为4%、6%、8%、10%、12%掺入回收沥青中,通过高速剪切搅拌方法制备再生沥青,并对再生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及动态剪切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废食用油的掺入增大了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降低了沥青的软化点和黏度,同时使沥青的复合剪切模量下降,相位角增大.不同废食用油对回收沥青各项基本物理性能的改善效果不同,对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较为相似.当废食用油与回收沥青的质量比为8%和10%时,4种再生沥青的物理性能与基质沥青性能相近.
推荐文章
废食用油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
废食用油
脱色
活性炭
废食用油脂作生物柴油原料的可行性分析
废食用油脂
生物柴油
脂肪酸
酯交换反应
可行性分析
树脂催化废食用油预酯化试验研究
树脂
催化剂
废食用油
预酯化
酸价
不同食用油对番茄红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番茄红素
亚麻籽油
大豆油
玉米油
抗氧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废食用油对回收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废食用油 再生沥青 物理性能 改善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8-562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43/j.cnki.CN42-1779/TQ.2020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津金 9 28 3.0 5.0
2 吴英彪 16 49 4.0 6.0
3 刘金艳 7 7 2.0 2.0
4 张瑜 3 0 0.0 0.0
5 邓子逸 1 0 0.0 0.0
6 胡小弟 1 0 0.0 0.0
7 万九鸣 1 0 0.0 0.0
8 刘卓锐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废食用油
再生沥青
物理性能
改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4-2869
42-1779/TQ
大16开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大道特1号,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西北区1号楼504学报编辑部收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1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14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