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对酸化水稻土单独添加硫酸铵以及同时添加硫酸铵和葡萄糖后发现,添加硫酸铵后短时间内(2 d)就引起pH值下降和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外源添加葡萄糖后进一步引起pH值下降和促进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这种差异在长期(120 d)培养后更加显著.硫酸铵显著引起NO和N2O气体释放,外源添加葡萄糖后进一步促进两种气体的释放.测定土壤微生物丰度发现,两种温室气体的释放与土壤中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反硝化细菌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短期培养时,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丰度的差异导致了同时添加葡萄糖处理的温室气体释放量高于单纯的添加硫酸铵培养组;在长期培养时,则是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反硝化细菌导致了这种差异.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加碳源和氮源对酸化水稻土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稻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酸化水稻土 温室气体 细菌 古菌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5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11.0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化水稻土
温室气体
细菌
古菌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稻米
双月刊
1006-8082
33-1201/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32-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