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空气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灭菌机理,采用针-环结构负电晕放电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确定了等离子体中各种可能的活性成分,并研究了这些活性成分(紫外线、带电粒子、中性活性物质)的杀菌效率.结果表明,单独的紫外线和臭氧都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二者的联合杀菌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协同作用;负电晕放电中的中性活性物质起主要杀菌作用;带电粒子起到辅助杀菌的作用,但电晕风中单独的带电粒子几乎没有杀菌作用.提高中性活性成分是提高电晕放电灭菌效果的关键之一.
推荐文章
光催化杀菌机理研究进展
TiO2
光催化
杀菌机理
纳米TiO2杀菌陶瓷的杀菌机理与性能
TiO2纳米微粒膜
光催化
杀菌机理
杀菌率
环烷基咪唑啉季铵盐杀菌机理的初步探讨
咪唑啉
咪唑啉季铵盐
环烷酸
杀菌剂
杀菌机理
半导体TiO2纳米微粒膜光催化杀菌机理与性能的研究
TiO2纳米微粒膜
光催化
杀菌机理
杀菌率
病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晕放电的杀菌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等离子体灭菌 电晕放电 活性物质 带电粒子 紫外线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数学与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8-914
页数 7页 分类号 O539
字数 57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18/j.tbit1001-0645.2019.2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阳吉庭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31 155 7.0 11.0
2 缪劲松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16 85 6.0 9.0
3 张晨阳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2 0 0.0 0.0
4 张宇 5 3 1.0 1.0
5 刘思含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等离子体灭菌
电晕放电
活性物质
带电粒子
紫外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月刊
1001-0645
11-2596/T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82-502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4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72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