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佛子岭群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处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结合部位,构造位置十分关键,是解析两大板块精细耦合过程和探究大别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事件的重要单元.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浅变质"复理石沉积单元,因而对其变质演化过程的解析较为薄弱,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次通过对老虎场-龚店地质剖面细致的观测,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精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分析、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研究,建立了佛子岭群一个逆时针P-T变质演化型式.研究显示,佛子岭群记录了Ⅰ、Ⅱ、Ⅲ和Ⅳ四个变质阶段,温压变化依次为:①T = 658~663℃、P=1.08~1.16GPa→②T = 755~762℃、P = 1.21~1.45GPa→③T = 549~554℃、P = 1.08~1.19GPa→④P标定=0.3~0.6GPa、T = 477~499℃,①至③为近等压升温和降温过程,③至④则表现为近等温降压型式.锆石U-Pb定年显示了1484 ±64Ma~1180 ±192Ma、995 ±35Ma~606 ±14Ma和370 ± 14Ma~331 ±8Ma三组年龄,前两组代表了碎屑锆石年龄;第三组共计7颗锆石,年龄集中,Th/U比值0.01~0.03,加权平均年龄为344 ±11Ma,代表了主期变质年龄.结合此次地质剖面结构特征和岩石类型,以及前人白云母40Ar-39Ar的270~255Ma变质年龄,表明佛子岭群记录了两期变质事件,早期为晚古生代的拉张背景下的岛弧根部变质,晚期为晚古生代末的较为快速抬升构造热事件,并据此推测大别造山带可能为增生和碰撞复合型造山带.
推荐文章
大别造山带构造超压形成的碰撞力学机理
点碰撞机制
构造超压
粘性流变体
大别造山带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大别-郯庐-苏鲁复合造山带
旋转拼合
郯庐断裂带
碰撞造山作用
大别造山带内部变沉积岩锆石LA-ICP MS U-Pb定年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大别造山带
变沉积岩
锆石定年
构造演化
大别造山带铁路隧道气体燃烧的地质意义
大别造山带
铁路隧道
天然气
海相沉积
烃源岩
推覆体
勘探重点
合肥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佛子岭群逆时针P-T轨迹对大别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探究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佛子岭群 浅变质 逆时针P-T轨迹 锆石U-Pb 岛弧拉张环境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54-3672
页数 19页 分类号 P588.345|P59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20.12.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33)
共引文献  (431)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3(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6(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1999(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2(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3(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4(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5(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6(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7(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6)
200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佛子岭群
浅变质
逆时针P-T轨迹
锆石U-Pb
岛弧拉张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