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收集古医集中痹证治疗方药,运用Lantern 3.2软件构建古代痹证用药隐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古代痹证10个证型,分别是寒凝经脉证(偏阳虚),寒湿痹阻证(寒重),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精髓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胃气虚证,湿邪内蕴、痹阻经脉证,寒湿束肺、经脉痹阻证,风寒湿痹证(风寒湿兼有).该辨证更加强化了八纲辨证思想,对隐结构模型中隐类的核心药物展现了不同辨证分型的用药特点,主要体现在重视用辛散之品逐瘀消痰,强调对滋阴生髓以补先天不足,健脾益气调理后天脾胃,扶正与驱邪兼顾.另外运用Python 3.7软件对古代痹证高频用药进行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挖掘,用药配伍规律的特色之处在于善用养血药,活血药常与散寒药、补肝肾、祛风湿药配伍,多种药物配伍遵循祛风散寒兼顾补益肝肾的配伍原则.古代痹证辨证分型的归纳,用药特色及配伍规律的探讨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借鉴,对中成药新药研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煤结构模型研究及展望
结构模型
大分子结构
分子间结构
复合结构
基于引信功能的解释型结构模型
引信
功能
解释型
模型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儿童用药有效供给制约因素分析
儿童
用药
有效供给
制约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古代痹证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痹证 隐结构模型 辨证分型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年,卷(期) 2020,(1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84-4791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40/j.cnki.cjcmm.20200726.5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松伟 7 10 2.0 3.0
2 李秦 1 0 0.0 0.0
3 李桓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3)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痹证
隐结构模型
辨证分型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药杂志
半月刊
1001-5302
11-2272/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4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38
总下载数(次)
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