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肌肉运动时会有微小的生物电变化,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来检测这种生物电变化,运动时肌电图的振幅、频率等指标均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动过程中肌肉疲劳度存在密切相关性。随着肌肉疲劳的发生和发展,表面肌电信号的FFT曲线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现象,并且导致反映频谱曲线特征的MPF和MF产生相应的下降,时域指标随疲劳的出现而产生线性上升,由此sEMG可以对机体运动的疲劳阈值做出准确的检测,肌肉活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的生理学机制目前学认为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激活水平(Activation)、中枢驱动(Drive)、运动神经原的兴奋发放频率、同步化程度及肌细胞膜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下降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
推荐文章
基于表面肌电的肌肉疲劳检测系统研究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放大电路
健康监护
基于子带频谱墒算法检测表面肌电信号肌肉疲劳性
子带频谱墒谱熵值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双阈值
收缩区
平均功率频率
灵敏度波动比
茶薪菇多糖对运动性肌肉疲劳功能恢复的影响
茶薪菇多糖
运动性肌肉疲劳
免疫力恢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表面肌电分析方法及在运动性肌肉疲劳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科教导刊:电子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运动性肌肉疲劳 时域 频域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9-259
页数 1页 分类号 R45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守龙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11 258 6.0 11.0
2 潘磊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面肌电
运动性肌肉疲劳
时域
频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教导刊:电子版
旬刊
1674-6813
42-9001/N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
出版文献量(篇)
52171
总下载数(次)
63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