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寒暄用语本身没有特别的含义,人们通过问候彼此的起居冷暖,传达自己的诚意、善意或敬意,缩短人际距离,打破人际僵局,充当着人际交往中润滑剂的角色,这些功能在中日语言上并无二致.但中日传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让中日寒暄语在表达习惯、言语偏好、运用场景、心理活动及肢体语言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这些共性与差异对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与文化交流,减少误解、摩擦和分歧有一定的意义.
推荐文章
高校寒暄语使用形式探究
寒暄语
使用形式
语用功能
造成中西方寒暄语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
寒暄语
差异
原因
特征
大学生寒暄语的运用策略探索
大学生
寒暄语
运用策略
语用原则
人际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日寒暄语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国际援助 学科
关键词 寒暄语 语言比较 文化比较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文化与艺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27,1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268/j.issn.2095-7181.2020.05.09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寒暄语
语言比较
文化比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援助
旬刊
2095-7181
10-1152/D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8号
82-797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74
总下载数(次)
153
总被引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