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这个哲学寓言 , 是人类从可感世界到达可知世界形而上的生动比喻。对解决“知识”的问题和 “认识”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洞穴之喻”与“灵魂转向”的理论对后代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培根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排除时代的局限性,是哲学史一座伟大的丰碑。
推荐文章
探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传播思想
柏拉图
政治传播
理想国
诗哲之争
洞穴隐喻
感受艺术,体验灵魂之美
美术教育
审美情感
思维方式
浅谈师德之灵魂--关爱学生
灵魂
事业心
沟通
桥梁
茁壮成长
论柏拉图的课程观
柏拉图
《理想国》
课程观
课程思想
教育思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柏拉图“洞穴之喻”中的“灵魂转向”探析
来源期刊 文学少年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柏拉图 灵魂转向 洞穴之喻 知识 真理
年,卷(期) 2020,(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343-0343
页数 1页 分类号 G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含雨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柏拉图
灵魂转向
洞穴之喻
知识
真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学少年
旬刊
1003-7640
21-1038/I
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
8-159
出版文献量(篇)
21117
总下载数(次)
11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