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19世纪俄罗斯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不难发现德国文学,尤其是歌德的影响.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即为显例,从中可以找到很多对歌德悲剧《浮士德》的共同点和呼应:在巴扎洛夫的身上就有浮士德的影子.比较两者可以发现,巴扎洛夫这个人物的内核与其创造者建构《父与子》的内涵与意图,都体现出整部作品的深刻思想及其作者对世界与美的理解.探讨屠格涅夫对《浮士德》的接受,对于理解巴扎洛夫的死亡结局也有所裨益.
推荐文章
浮士德精神与生态批评刍议
《浮士德》
生态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重估
浮士德精神中的"亚当"现象
浮士德
女性崇拜
肉欲情爱
理念情爱
灵魂情爱
温柔力量
以宋江接受招安为例谈历史教学中的跨学科思维
历史教学
接受招安
跨学科思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屠格涅夫对歌德《浮士德》的接受——以《父与子》为例
来源期刊 俄罗斯文艺 学科
关键词 《浮士德》 歌德 《父与子》 屠格涅夫 巴扎洛夫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评论|Literary Commentari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浮士德》
歌德
《父与子》
屠格涅夫
巴扎洛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俄罗斯文艺
季刊
1005-7684
11-5702/I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5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9
论文1v1指导